艺术展览

喜乐年画——2014年炎黄艺术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

开幕: 
2014.01.21 10:00
展期: 
2014.01.21 ~ 2014.02.20
展览介绍: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9号 炎黄艺术馆1层展厅

 

作家铁凝曾经写道:每逢春节,最先给家乡带来欢乐气氛的便是武强年画。年画在这里铺天盖地,争奇斗艳,直至每一个村子里每一户有购买力的人家对年画的需求达到饱和为止。少了年画,这些黄土平原的年节,会变得多么难耐和凋零。

中国人的传统,过年必须办年货,而年画恰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年货。色彩鲜艳的年画在点燃节日气氛的同时,也在述说着一段段与“吉祥”“愿望”相关联的故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王安石的古诗《元日》就是一首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其中“总把新桃换旧符”正是家家户户贴春联、贴年画的景象。

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年画起源于门神画。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唐代出现了以历史人物秦叔宝、尉迟恭为门神形象的门画,这两位为唐太宗守门镇鬼的武将形象被绘制成画幅贴在门上,此举迅速在民间流传开来。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又称《四美图》)是现存最早的木版年画。

值得一提的是,年画虽形成于宋代,但“年画”之称却时至晚清方见于时人笔记杂著中。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由此,年画才正式定名。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亮。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按题材可分为门画、喜庆吉祥类年画、娃娃美人画、民俗风情画、戏文故事年画、神话传说年画、杂画等几种,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年画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的今天,保护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瑰宝更是公共文化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值此新春之际,炎黄艺术馆特别推出《喜乐年画——炎黄艺术馆藏年画精品展》,展出的50余幅传统木版年画珍品是从馆藏民间年画中精选而出的,涵盖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杨家埠、山东平度、四川绵竹等著名民间年画产地的作品,既有传统门画,历史传说故事又有民俗风情画,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民俗文化。

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衷心希望我们的年画展览作为一道节日的大餐为即将到来的马年新春增添一抹浓浓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