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动态

【展览】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与“传统技艺研究”方向研究生教学成果展已于昨天开幕

11月24日下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主办的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与“传统技艺研究”方向研究生教学成果展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行。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北京教育考试院院长钱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中国艺术研究院纪委书记周泓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新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罗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陈孟昕,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主任马超培,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管理处处长荣书琴,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教育处处长刘玉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红等领导,刘云峰、李荣启、尚刚、乔晓光、王海霞、邱春林、王亚雄、杨秀等专家学者,徐朝兴、陆光正、杨坚平、李博生、李春珂、张美芳、嵇锡贵、高公博、黄春财、黄云鹏、杜伟生、杨志、仵应文、张心一、甘而可、赵红育、蒯正华、曹永盛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训班学员参加了开幕式及研讨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先生致辞

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专门人才,中国艺术研究院依托丰满的艺术学科结构和高端学术平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制下开拓创新,自2013年起设置由2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导师的“传统技艺研究”方向,和由资深专家学者担任导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方向,探索性地将“师徒相传”的传统教育方式纳入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序列。此举开全国之先河,受到业界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该院现有两个方向艺术硕士41人,其中“传统技艺”方向12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方向29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今后一个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积极的探索性实践,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引入传统教育方式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高级人才培养工作,是传承人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契合国家发展的方向,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工作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王晨阳先生致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博生先生代表传承人讲话

据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介绍,2014级“传统技艺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入学一年来,在导师口传身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次教学成果展向社会展示了这两个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的阶段性成果,表明了多方探索传承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举办此次活动,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学实践的检阅,也是对这种创新性的传承人培养模式合理性的验视,同时也希望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进一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教学的特点、规律和有效途径。今年正值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设置和招生十周年,本次教学成果展亦为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与会者高度评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所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教学实践。传承人导师们表示,将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参展的研究生们也表示将再接再厉,更加刻苦地学习和磨练,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而共同努力。

嘉宾参观展览并与学员、观众交流

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