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动态

【现场】2014炎黄文化艺术节12月27日活动记录

文、图/杨洁

京梆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属于河北梆子的分支,因在北京流传故称京梆子,梆子声腔是中国戏曲中最早使用板腔体式的声腔,京、津、冀地区的梆子是以普通话和华北方言为念白和演唱基础的梆子声腔剧种,是由明末清初即进京献艺的山陕梆子逐渐京化演变和发展而成,兴盛于京、津、冀,流传于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

主讲人刘玉玲女士

12月27日下午,当今京梆子的代表人物刘玉玲女士应“2014炎黄文化艺术节”组委会邀请来到炎黄艺术馆, 与大家分享其用“声”塑造戏曲人物的认识和体会,受到热心观众和忠实戏迷的欢迎。

刘玉玲,曾两度获得戏剧“梅花奖”,在戏曲界可谓艺压群芳。她初入这行的时候,只有11岁,先从恩师李云卿开蒙,随后又拜京梆子名家李桂云为师,专工青衣、闺门旦。李桂云是京梆子的一代宗师,由于她的不懈努力,京梆子在经历了三四十年代的衰落之后,终于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死回生,返老还童,开创了京梆子的新生面。刘玉玲就是她的得意门生,衣钵传人。讲座中,刘老师结合自己从艺50多年来对京梆子的感悟,并现场献唱,给大家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

刘老师与观众交流

12月27日的第二场讲座由中央音乐学院教师程乾女士带来。执着于中国艺术精神守望的她与在场听众分享的是关于“士”的话题。

主讲人程乾女士

士,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群体,挺立自我人格,追求生命境界,同时也保持着一种苏世独立的音乐文明。先秦以降,这一群体不断开拓音乐思想的疆域,孕育出历史上最具天赋与刚健人格的音乐家与音乐作品,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发展。他们标新立异,在音乐中追求生命的自由度与深广度,不仅发起形而上的探索,更以新鲜的实践创作横扫一度被效仿、描摹所充斥的思想界、创作界,通过“亲历”传达出主体的听觉追求。本场讲座,程老师即从这一基础上分享了她对“士”与中国音乐的关系的见解。

讲座现场